中國共產黨新聞 >> 資料中心 >> 歷次黨代會 >> 第十六次(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北京) >> 四中全會
返回首頁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著重研究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沒有改變,我們仍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我國改革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國內外條件下,我們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是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隻有不斷解決好這一課題,才能保証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此高度重視,領導全黨緊緊圍繞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著重從思想和作風、體制和機制、方式和方法、素質和本領等方面加強和改進,有力地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十六大以來,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按照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執政、總攬全局的能力的要求,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實踐。執政五十五年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把四分五裂、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發展的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黨在實踐中鍛煉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黨的執政能力同黨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總體上是適應的。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還不完善﹔一些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依法執政能力不強、解決復雜矛盾本領不大,素質和能力同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黨員干部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扎實、脫離群眾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黨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黨員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還比較嚴重。這些問題影響黨的執政成效,必須引起全黨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當前,國內外形勢總體上對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比較有利。全黨要抓住機遇、銳意進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把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五十五年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

  我們黨是一個勇於追求真理、修正錯誤,善於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黨。在半個多世紀的執政實踐中,黨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大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也有過失誤的教訓。堅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經驗,認真總結和汲取黨執政的歷史經驗,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至關重要。

  第一,必須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著眼於對重大問題的理論思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不斷開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須堅持推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增強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要通過改革開放不斷促進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相適應,促進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相協調,促進弘揚中華文明和借鑒國外文明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第三,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不斷開拓發展思路、豐富發展內涵,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第四,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隻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隻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兩個務必”,堅決懲治腐敗,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証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五,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要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要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証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第六,必須堅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黨的團結統一,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証。要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適應時代發展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持之以恆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各方面建設成效最終都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完成黨的執政使命上來。

  這六條主要經驗,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並繼續豐富和完善。

  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為關鍵,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全黨要緊緊圍繞上述任務,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抓住重點、整體推進,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機制、增長新本領,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四、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既是一個偉大創舉,又是一個全新課題。要適應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運行特點,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

  (一)牢固樹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戰略思想,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推動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科學確定到二W二W年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重大戰略,抓緊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及時全面分析經濟形勢,增強預見性,准確把握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適時提出和有效貫徹應對的方針政策,防止大起大落,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深入體察人民群眾的意願,切實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黨領導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把推進經濟建設同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統一起來,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有效體制機制。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在指導方針、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強薄弱環節,特別要重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重視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其他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重視擴大就業再就業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重視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重視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安全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推進。

  (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領導和謀劃改革。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仍處在攻堅階段,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任務還很艱巨。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圍繞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鼓勵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切實解決好關系經濟體制改革全局的重大問題。正確處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關系,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兩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