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步伐繼續加快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后正處於緩慢復蘇的進程中,海外不少優質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市場價值明顯降低﹔許多國家為推動經濟復蘇也在積極引進外商投資,這為我國企業進一步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提供了良好機遇。因此,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仍會繼續加快。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雲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動力目前相對較足。首先,外部有機遇。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際產能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進程加快,各國與中國開展經貿投資合作的步伐也在加快,新的投資合作機會逐漸增多。其次,內部有動力。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產業優勢的體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內在動力。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我國開展境外投資的起步較晚、經驗少,企業在推進對外投資過程中,仍將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內部因素看,我國境外投資的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多數企業經濟規模仍然較小,國際化經營的專業人才相對匱乏,跨國經營經驗不足,包括投資銀行、財務、法律及管理咨詢機構等境外投資中介服務體系還不盡完善。
從外部形勢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境外投資規模的擴大,我國企業面臨的在某些領域或國別的限制性措施和政府審查風險有所增加,一些國家的政局動蕩、投資環境差,也使企業境外投資面臨多種不確定性。
科學應對機遇和挑戰
在論壇上,不少專家就如何支持企業“走出去”,促進境外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各抒己見。專家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我國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就必須把服從和服務於國內發展戰略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科學把握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工商銀行公司投行業務總監莫扶民說,企業在“走出去”時,對銀行的需求非常廣泛,除了傳統的存貸匯以外,還有並購、資本運作、資產保值等新型業務的需求。因此,本土金融機構應該發揮服務和引領功能,同步“走出去”。
隨著我國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也參與到“走出去”的進程中。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梁玉堂說,截至去年底,我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比重達到當年總量的44%,活躍程度超過國有企業,成為對外投資市場的新興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