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在災難的洗禮中成長——四川蘆山抗震救災啟示錄

2013年04月28日08: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從容鎮定,科學施救,在與災難的一次次抗爭中,中華民族不斷進步成長

8天,時間很短,分秒必爭﹔8天,時間又很漫長,困難重重。

認真梳理過去8天抗震救災的歷程,從汶川到蘆山,一樣的“生命至上”,一樣的公開透明,所不同的,是救災變得更加科學有序、高效有力……

——指揮系統的統一有序,是確保高效救災的關鍵因素。

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動員范圍廣、投入力量大,必須形成統一高效的調度指揮體系。從一開始,中央就要求救災現場要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地方、軍隊、武警、中央部門,各方救援力量形成了大力協同、密切合作機制,各項救災工作總體上在科學、有效、有序、有力進行。

救災之初,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救援車輛,讓通往震區的狹窄道路一度出現了“愛心大擁堵”,物資進不去,傷員出不來。國務院辦公廳21日發出通知,要求未經批准原則上暫不自行安排工作組和工作人員前往災區,非緊急救援人員、志願者、游客等各界群眾盡量不要自行前往災區。

——高技術裝備,為科學決策和科學施救奠定了重要基礎。

經歷了汶川地震劇痛的國人,更加深刻認識到了科學施救的重要性。一批高技術手段和新裝備投入抗震救災,使十萬火急的救援工作有了“千裡眼”“順風耳”。

地震發生1小時53分鐘后,海軍遙感飛機便緊急起飛赴蘆山上空執行空中遙感探測任務﹔地震發生當天,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動用5架無人機,獲取災區高分辨率低空影像,並緊急調配多顆高分辨率衛星、雷達衛星﹔北斗終端系統配備到了部隊班排一級,指揮部可以隨時掌握分散在各個救災點的情況。

地震5個多小時后,中國地震局第一張預估地震烈度圖繪制完成﹔27個小時后,在無人機圖片基礎上第二張預估地震烈度圖繪制完成。以震中為圓點,受災地區被標識為深淺不同的顏色依次代表不同的地震烈度,確定了這些區域,就確定了救援工作的重點,就知道隊伍該往哪裡派。

——專業力量是科學救援的基礎,可以大大提高救災的效率和效果。

許多人至今還記得,汶川地震后人們對專業救援力量的渴望。蘆山地震發生后,各種專業救援力量迅速聚集,發揮了強大威力。

20日晚,寶興縣太平鎮鐘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