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深切緬懷他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勛,追思和學習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崇高風范,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鄧小平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一百年前的今天,鄧小平同志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那個年代,中華民族遭受著封建壓迫和列強侵略的深重苦難,中國的志士仁人正在黑暗中尋找救國救亡的正確道路。鄧小平同志自少年時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國救民。他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並在那裡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歸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鄧小平同志作為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始終堅持正確路線,始終充滿革命熱情,不畏艱險,勇挑重擔,先后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以超人的膽識和卓著的戰功,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新中國成立后,鄧小平同志領導了西南全區的政權建設、社會改造和經濟恢復,不久就參加中央領導工作,先后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展開,為黨的建設的加強和改進,作出了重大貢獻。“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同志受到錯誤批判和斗爭,被剝奪一切職務。他於1973年復出,1975年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國家和軍隊的日常工作。不久,由於同“四人幫”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再次被錯誤地撤職、批判。
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國面臨著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同志再度恢復工作后,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峻局面,以他的遠見卓識、豐富政治經驗和高超領導藝術,在千頭萬緒中首先抓住決定性環節,從端正思想路線入手進行撥亂反正,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支持和領導開展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在鄧小平同志指導下,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這次全會,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辟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鄧小平同志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同志同中央領導集體一起,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指導我們黨系統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解決了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樣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踐和理論,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鄧小平同志響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領導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他強調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領導我們黨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他指導我們黨正確認識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根本任務,制定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有步驟地展開各方面體制改革,勇敢地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他緊密聯系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必須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引領黨和國家走在時代潮流的前面,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建設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
鄧小平同志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充分展現了一位偉大領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卓越膽識和革命風格,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范。
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境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科學世界觀最鮮明的特征。鄧小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有著堅定的信念,始終不渝地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他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他諄諄告誡我們:“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同志稱自己是“實事求是派”,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他最尊重實踐,善於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善於從新的實踐和新的條件中總結新經驗、提出新觀點、拓展新視野、開辟新道路。鄧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提出了許多對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具有開創意義的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他提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和幫助后發展的地區﹔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須推進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統一戰線是一個重要法寶,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共同奮斗﹔用“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解決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等等。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這些創造性的思想觀點和方針政策,為我們不斷開創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
鄧小平同志熱愛人民、心系人民,始終對人民群眾懷著無比深厚的感情,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畢生奮斗的目標。鄧小平同志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還強調:“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鄧小平同志一生都在身體力行“凡是於人民有利的事情,無不盡力提倡與實行”的諾言。鄧小平同志心中始終裝著人民,時刻惦記著人民的安危冷暖,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總是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總是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准。鄧小平同志堅持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中吸取思想營養和前進力量。他說:“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鑽出什麼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鄧小平同志堅持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准則的立場,堅持人民的事業必勝的信念,充分反映出一名真正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鄧小平同志崇尚實干、英勇果敢,始終扎扎實實地推進各方面的工作,在關鍵時刻更是表現出非凡的膽略和勇氣。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取信於民,要干出實績。”“領導者必須多干實事。”他強調,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敢字當頭,橫下一條心。”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大關頭,鄧小平同志總是勇挑重擔、頑強拼搏,奮力打開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從領導百色起義到參加二萬五千裡長征,從率領一二九師轉戰太行山到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從指揮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到千裡躍進大別山,從領導淮海戰役到指揮渡江戰役,從率軍進軍大西南到參加領導和平解放西藏,從率代表團去莫斯科談判到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從全面整頓到撥亂反正,從推動農村改革到全面改革,從倡導興辦經濟特區到推動形成全國范圍對外開放的格局,從提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到裁減軍隊員額100萬,從制定新的國際戰略到提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等,鄧小平同志都表現出了一位卓越領導人的非凡膽識和大智大勇。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發生政治風波,鄧小平同志和其他老同志堅決支持我們黨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維護國家的獨立、尊嚴、安全和穩定,毫不動搖地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開放,使我們黨和國家經受住了險風惡浪的嚴峻考驗,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航向。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以88歲的高齡,前往南方視察並發表重要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提出了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長遠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為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作出了重大貢獻。
鄧小平同志目光遠大、襟懷寬廣,始終站在國際大局與國內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問題,思考和制定中國的發展戰略。鄧小平同志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深刻把握當今時代特征和國際大勢,把對中國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思考置於對國際格局和國際力量的科學分析之上。他強調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經濟、科技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這種形勢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他根據上個世紀80年代的國際局勢,作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的重要判斷,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奠定了重要基礎。他堅定不移地主張實行對外開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他深刻地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証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同時,他高度珍惜並堅定不移地維護中國人民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