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構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在城鄉生產要素上消除體制性的差距障礙,在創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上實現“四化同步”的農業現代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
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成為農村發展的主要掣肘。新世紀以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在破解此發展難題上做出了具體改革推進工作,這一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緊箍咒”在不斷鬆動中已經出現了徹底解決的改革良機。
採訪中,眾多權威專家告訴本刊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此番新闡釋指明的全面改革城鄉發展關系的方向,“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方面要保証城鄉要素資源的平等交換,尤其是農村土地資源的公平交易,消除城鄉體制上造成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和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全方位支撐。”
構建城鄉資源公平配置新機制
作為農村和農民最重要的資產,農村集體土地和城市國有土地在交易市場上的不公平,是城鄉二元結構的一個縮影。受訪專家分析,要實現城鄉一體化,首先要打破當前城鄉二元體制的土地結構。
對此,十八屆三中全會主要有兩點涉及這一問題,其一是重申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其二是提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在接受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