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創新,讓“中國聲音”傳遍世界
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乃中心環節。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文化發展提出了嶄新的任務。
文化創新,須有文化的流動。文化的一池春水,唯有流動起來,才能煥發勃勃生機與活力。文化流動,可促使觀念更新,推動內容創新,實現資源配置優化。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匯集各地文化精髓,是文化流動的繁茂之地,孕育著極強的創新爆發力。激發更大文化創新浪潮,需要制度給力。若機制不順,束縛太多,管得太死,回報不高,勢必扼殺文化創新的靈感與銳氣。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是關鍵。以市場機制作為“潤滑劑”,鼓勵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的流動﹔政府管理模式應更新,逐步從具體文化建設中抽身而出,由辦文化變為管文化、由管微觀變為管宏觀、由直接管變為間接管、由單一行政管變為多種方式管。發揮好市場決定性作用,使優質文化產品脫穎而出,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的結合,讓市場決定資金、科技、創意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匯集全社會的智慧與力量,就會沖破束縛活力的障礙,收獲滾滾而來的文化創新紅利。
文化創新,須聚八面來風。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深圳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要緊緊把握文化產業的發展潮流,瞄准國際市場,提升文化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開放水平,需要更多聆聽與觀察,要完善文化領域准入政策,積極推廣國外優秀作品,不斷開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