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走向復興的人間正道

2016年06月30日14:10    來源:內蒙古日報    手機看新聞

延安民族學院的學生。

烏蘭夫

榮耀先(蒙名:謙登若憲)

1923年11月,在北京蒙藏學校學習的土默特旗學生合影。前排左二為多鬆年、左五為烏蘭夫,二排右一為吉雅泰,三排左五為奎璧,后排右一為榮耀先。

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會會址。

1938年,八路軍120師一部進入大青山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

1938年,大青山支隊與蒙漢抗日游擊隊在面鋪窯子勝利會師。

1947年5月1日,當選的自治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在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會上宣誓就職。

北京石虎胡同裡,一座古朴建筑,昔日吳三桂的舊王府,卻成為內蒙古革命的搖籃。一所蒙藏學府,北洋政府創辦的中學,內蒙古的革命火種從這裡萌芽。

幾位蒙古族少年,從草原來到這裡,漫漫長夜,仰望星空,尋找那一顆照亮中國前進腳步的星。

延安求學路,追隨紅色的聖潔光芒,成就一代領導骨干。

烽火歲月中,篳路藍縷,從陝北啟程,聚力伊克昭盟,八路軍大青山抗日支隊由此出發。

大興安嶺腳下,古老小城王爺廟,一場草原盛會,“紅城”迎來新生……

如今,我們靜靜端坐在歷史一隅,追尋串串厚重的紅色足跡,重溫百年來的那段浩瀚風雲,深情觸摸這片草原上的歷史印記,仿佛穿越血與火的煙雲,感知一個新生政權的誕生與成長的磅礡歲月,用堅毅的腳步走向復興的人間正道。

聖地求學

為了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毛主席於1939年初指示中共綏遠省委:選送蒙古族青年到延安學習,參加革命,參加抗戰。

成就一代領導骨干

1939年8月,內蒙古第一批蒙古族青年帶著對中國革命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在他們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