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朱有勇先進事跡報告會發言摘編

2019年12月31日09:5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朱有勇先進事跡報告會發言摘編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朱有勇

我出生在雲南省一個邊遠的小鄉村,是一名普通的大學老師、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只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的號召,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但黨和人民卻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我知道,這份榮譽不僅僅屬於我一個人,更屬於成千上萬在脫貧攻堅戰線默默拼搏奉獻的科技工作者。

作為一個農民院士,為農民做點事,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響應黨的號召,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這是我的使命。作為一個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我的本分。作為一個駐村科技扶貧的代表,我心裡很清楚,科技扶貧不僅是我一個人在努力,現在取得的這些成果,是上百位院士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些年來,我們駐村扶貧的邊疆村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茅草房、竹笆房變成了磚瓦房,泥巴路、毛毛路變成了水泥路,人畜混居、牛屎馬糞的村寨變成了人畜分離、干淨整潔、綠水青山的美麗山村,這些變化不是我和我的團隊能夠完成的,是黨中央的英明決策,是省市縣鄉各級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他們才是真正的主力軍。

我們科技扶貧的堅強后盾是中國工程院,工程院號召廣大院士專家到農村去開展科技扶貧。其中,86歲的陳宗懋院士7次到普洱瀾滄開展茶產業科技扶貧,羅錫文等11位院士5次到蒿枝壩村為院士專家技能培訓班學員授課,鄧秀新等59名院士10多次深入雲南貧困地區開展柑橘、蔬菜、養殖等產業的科技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