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拯
2025年05月26日09:33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正所謂“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好、黨性堅強,就能夠發自內心認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強烈的使命感干事創業,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黨性修養的基礎性作用不言而喻。
但也有黨員干部反映,“黨性”是一個抽象概念,似乎很難把握其科學內涵。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講起黨性的重要性,大家似乎都能說上幾句、頭頭是道﹔深入到黨性的內容,則往往欲言又止、詞不達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堅持正確的態度科學理解黨性修養,讓黨員干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理論的清醒鑄牢黨性的堅定。從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百年黨史出發,可以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最廣泛人民性的價值追求、處理好個人與集體關系這樣三個視角,來深刻理解黨性修養。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941年3月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黨性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同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毛澤東明確指出“黨性是一種科學”,從一開始就把科學的態度作為重要的黨性修養。
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篇經典文獻中,毛澤東繼續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闡釋:“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