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楊靖宇將軍的最后時刻

史義軍

2025年08月26日08:53    222

寒冬臘月天,鬆柏枝葉鮮。英雄楊靖宇,長活在人間。

這是流傳在吉林省長白山一帶的民間歌謠。

關於楊靖宇殉難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在敵人圍剿的最后關頭,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一種說法是被討伐隊射殺。在中日關系正常化之前,很多研究者根據抗聯叛徒的說法,說楊靖宇將軍是自殺的,而中日關系正常化后,一些來自日本的檔案資料被披露,使我們知道了楊靖宇最后時刻的壯烈。

常常空腹與敵人搏斗

1939年,日偽對抗聯第一路軍的“討伐”日益猖獗。

1939年4月7日,日本關東軍公布的“關作命第1483號命令號附件”稱:“在三江省、通化省和熱河省(皆舊省名),第四師團(包括指揮下的部隊),有關獨立守備隊及西南防衛隊,仍繼續堅決討匪,徹底消滅殘存匪患。特別對於捕殺匪首(周保中、楊靖宇、金日成、李華堂、戴鴻賓、王蔭武、陳翰章、李景蔭等),須全力以赴。為此目的,滿洲國機關應密切聯系,繼續加強匪賊的歸順、瓦解工作。”

偽滿洲國治安部1939年4月14日發布滿作命第13號附件《治安部一九三九年度治安肅正要綱》提出:“第一(最近改編的第八軍管區所屬部隊)、第二軍管區司令官,由其部下各精選兩個挺進隊(一隊約一百五十名裝備優良者),努力捕殺楊靖宇、金日成等匪首。”該文件附表《治安部關於捕殺抗聯及抗日軍高中級干部的賞金規定》:“楊靖宇總司令第一軍軍長一萬元,趙尚志總司令第三軍軍長一萬元。”

1939年9月30日,楊靖宇率隊來到樺甸縣(今樺甸市)頭道溜河,與中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南滿省委宣傳部長全光、第一路軍警衛旅旅長方振聲及所率部隊會合。會合后,楊靖宇、魏拯民決定於10月1日至5日,召開中共南滿省委與抗聯第一路軍主要領導人會議,史稱第一次頭道溜河會議。會議決定採取“化整為零,分散游擊”的方針,以小股部隊分散游擊的方式與敵人周旋,粉碎敵人的“討伐”。

抗聯的戰略意圖,日偽也是很清楚的,他們採取的手段更為毒辣,一方面是對抗日聯軍採用兵力搜剿手段,摧毀抗聯的密營、存糧﹔另一方面以幫農民秋收的名義,由南向北督促農民提早秋收,把苞米及可食的農產物一律收淨,並將收獲物集中起來由警察看守,使其不向抗日聯軍輸送一粒糧食。

由於敵人對抗聯第一路軍各部實行軍事、經濟、思想等全面進攻的毒辣政策,致使抗聯第一路軍各部經常要與數倍乃至數十倍於己的敵軍頻繁交戰、得不到休整,經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糧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餓了吃些樹皮、野菜、草根。沒有鞋穿,就用破布或麻袋片把腳包起來在雪地上行軍,常常是空腹與敵軍搏斗。部隊每次從敵人手中奪取糧食和給養,都要經過激烈的戰斗,幾乎都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沉重代價。

長白山地凍天寒,氣溫常常是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不少戰士凍掉了手指和腳趾,很多戰士在雪地宿營時,躺下后就被凍得站不起來,被嚴寒奪去了生命。

到1939年年末,抗聯第一路軍的兵力降至不足千人。

叛徒供出楊靖宇的行蹤

到了1940年后,抗聯第一路軍各部的戰斗環境更加惡化,與日偽軍的交戰也更加頻繁。特別是總司令楊靖宇所率領的隊伍,更是敵人集中兵力“圍剿”的重點。

1940年1月1日,楊靖宇率隊在吉林省臨江縣(今黑龍江省同江市)大陽岔東方與日軍大原部隊和申、曲偽警察大隊交戰。偽滿洲國通化省警務廳《陣中日記》記載:“楊匪四百名出現於臨江縣大陽岔東北十五公裡的白色地區,日本軍及曲警察大隊與之交戰約一小時,使之潰逃。”此時楊靖宇所部還有400余人。

1月4日,在臨江縣三岔子東285高地與日軍有馬部隊及唐、梁偽警察大隊交戰。

1月6日,在濛江南方10公裡處與日軍小濱、渡邊部隊及偽軍交戰。

1月6日至8日,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在濛江縣公署主持召開“討伐楊靖宇討論會”,調兵遣將,准備圍殲楊靖宇部隊。在這種極其嚴峻的形勢下,楊靖宇決定將所部再次分兵活動,由警衛旅政委韓仁和與警衛旅第一團團長黃海峰率警衛旅60人佯作主力北上,以轉移敵人視線,而他自己則率機槍連一排、特衛排和警衛旅第一團第四連及少年鐵血隊共200余人在西崗地區,准備與第一路軍軍需處長全光會合,研究解決部隊給養問題。

1月9日,又在濛江縣(今靖宇縣)青江崗北方西崗地區與日軍小濱部隊及程、崔偽警察大隊交戰。

1月11日,韓仁和、黃海峰率隊誘敵北上,楊靖宇率部在西崗地區隱蔽下來。

1月18日,因派出下山籌糧的小部隊暴露了目標,敵人派出重兵前來追剿,楊靖宇指揮部隊與敵連日展開激戰。

1月21日,第一路軍警衛旅第一團參謀丁守龍在濛江縣馬架子南方戰斗中負傷被捕叛變,供出了楊靖宇在青江崗北方西崗地區的行動等機密。

敵人調集4萬余人,在飛機配合下,由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坐鎮指揮,向楊靖宇及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部展開了瘋狂的“圍剿”。

戰斗!戰斗!頻繁戰斗!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1月29日晨,楊靖宇率隊在輝南縣西方頂子與范、桑、申、曲等偽警察大隊激戰,突圍出去,但部隊損失較大,傷亡約70人。這時楊靖宇身邊隻剩下特衛排、機槍連一排和少年鐵血隊60余人了。

1月30日,楊靖宇率部在輝南縣楊木河子與敵交戰。據吉林省檔案館2020年披露的日偽檔案記載,楊靖宇等正在烤火取暖,被敵人發現,此戰犧牲三名戰士。

2月1日,特衛排排長張秀峰攜帶現金9960元、手槍4支及機密文件多件,向五斤頂子偽森林警察隊投降,進一步暴露了楊靖宇及第一路軍總司令部的行蹤。到2月4日,楊靖宇所部尚有17人。

2月7日,農歷除夕,楊靖宇在沈家燒鍋北方11公裡處,遭到叛徒程斌“討伐隊”的攻擊。此時楊靖宇身邊還有15人。這一天,楊靖宇身患感冒,發著高燒。據警衛員黃生發回憶:周圍都是敵人,這時,楊司令把我叫到跟前,說著掏出他的小本子撕了一頁,匆匆寫了字交給我說,“小黃,你帶著劉福太、好賽貝、孫九號順著來路往回走,到爛泥溝子去給陳政委送信,告訴他這邊的情況,請他採取措施派人來營救。我帶朱文范、聶東華兩同志,設法吸引敵人,繼續前進。”他想了想,又叮囑我們說,“回走時,記著去找交通員,一定要把他帶走。你們聯系到部隊后,叫他們到旗杆頂子會合,聯系暗號為敲樹三下。”說完從衣兜裡掏出一塊大煙,放在我手裡說,“帶著這個,你們傷口疼的時候好吃。”我一聽這話,立刻感到眼圈一陣熱,恨不得扑到楊司令懷裡大哭一場。

此時,楊靖宇的身邊就剩7人了。他們一邊躲避敵人的追擊,一邊轉移。

2月15日,正月初八。敵人根據雪地上的腳印猜測到了楊靖宇的行蹤。

2月16日,敵人在濛江縣大北山發現了楊靖宇,在與敵交戰中,我方犧牲1人,負傷1人,被逮捕2人。此時,楊靖宇的身邊就剩下朱文范和聶東華了。

2月18日,朱文范和聶東華在濛江縣大東溝購買食物時,被敵人發現。敵大東溝警防隊和特搜班立即出擊,朱文范、聶東華與敵人激戰半個小時后犧牲。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手槍、現金、表、鋼筆、口琴和楊靖宇的印鑒,斷定楊靖宇就在附近。

在規定時間內,楊靖宇未見朱文范、聶東華回來,估計他們遇到了危險,於是隻身向三道濛江附近走去。這時楊靖宇已數日未進食,並身患重感冒,衣服和棉鞋也已破爛不堪,輾轉於濛江縣山林中。

2月23日,楊靖宇來到濛江縣保安村西南的三道崴子,遇見了趙廷喜等4個打柴人。楊靖宇見他們都是農民,便委托他們代為購買糧食和棉鞋,並表示可以多給一些錢。

這幾個人答應了楊靖宇的要求。但是,趙廷喜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日本特務李正新,他們便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偽村公所。

戰斗到最后一刻

1940年3月31日偽通化警務廳曾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滿鐵社員會編的《協和》雜志(第263期)公布了這個座談會的文件,也是這個文件使我們詳細了解到楊靖宇的最后時刻不是自殺的,而是戰死的。

座談會記錄稿中,偽通化省通化縣警尉益子理雄和偽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詳細描述了楊靖宇將軍的最后時刻:

益子:從那天起又過了兩天。十八日在濛江縣城以東六公裡的大東溝村附近,發現楊靖宇的兩名部下出來尋找糧食,大東溝警防隊和特搜班立即出動,將他們擊斃。楊靖宇完全隻剩下一個人了。另一方面,討伐隊命令附近一帶村民:“進山砍柴的人絕對不許攜帶午飯。”

這樣,到了二月二十二日,據說在保安村以西約五裡地處,有一人要求四個砍柴的農民送來兩袋面粉和棉鞋,並說可以多給錢,還拿出大捆的鈔票給他們看。同時還約定了交東西的地點。根據農民的報告,討伐隊頓時緊張起來,開始行動。

岸谷:當時討伐隊的絕大多數隊員都到其他地方進行搜查,留在警察隊本部的隻有為了應付緊急情況的唐大隊的一個中隊和在附近村裡待命的崔大隊的一個小隊。而且卡車也全部出動,隻有一台備用車。而接到這一情報后,不允許有片刻的遲疑。於是,立即同各方面取得聯系,同時由當時正在本部的益子警尉等十九人乘卡車奔赴現場。

益子:命令一下,我們立即武裝起來,乘卡車出發。但是,卡車只能開到中途,不得已隻好讓報信的農民帶路趕赴約定的地點。似乎他早已知道我們到來似的,在約定的地點連個人影也不見了。但是,雪地上卻有很大的腳印,從那裡開始向相距三百米的山上走去。於是我們便沿著腳印登山。這時,走在最前面的一個隊員,雖然沒有發出“有人”的聲音,但是他用姿勢告訴大家對面有人影。大家頓時緊張起來,將隊員分成兩組,一組從山頂,一組從半山腰,悄悄靠近,然后突然一齊向躲在對面岩石裂縫中的人影開始射擊,人影在地面滾動著逃走了。

我命令四五個隊員留在山上監視人影的去向,我隨后繼續追趕。看來他已經完全喪失了逃跑的力氣,再次利用山腳下的地物拼命地開始應戰。雙手拿著兩支手槍向我方亂射,雙方的距離隻有五十米。“怎麼抵抗也沒有用了!快投降吧!”我們再一次敦促他投降。而對方卻用手槍的子彈代替了回答。“畜生!打死他!”又進擊到相距三十米處,他已經陷於進退維谷的境地。我們又將隊員分作兩股,我帶領一名滿警,在山上負責監視的隊員的引導下,接近相距二十米處,然后,同另一股隊員同時從兩個方向開始猛烈射擊。

交戰約十分鐘,不知從哪個方向射來的子彈命中了,我親眼看到對方一下子倒了下去。於是,我拼命地高喊:“打死了!前進!”

當我們跑上前看時,隻見一個身中數彈的大漢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根據我掌握的楊的體貌特征,立即感到“這就是楊靖宇!”我的預感完全正確。經過原來楊的部下對首級的驗証,証實確確實實就是最后一人:大頭目楊靖宇。

胃裡隻有草根和樹皮

楊靖宇犧牲后,曾流傳有自殺殉國說,抗聯史研究專家趙俊清在其《楊靖宇傳》中說:“此說不確,1940年12月7日,在蘇聯伯力參加抗聯黨軍領導人會議的同志聽蘇聯軍官通知說,‘楊靖宇同志在今春期間,在南滿受偽滿軍圍攻,於激戰遭受重大損失之時,楊靖宇同志自殺’。事實上,楊靖宇並非自殺,而是被日偽‘討伐隊’所槍殺。具體說是‘討伐隊’中的抗聯叛徒根據日本人的命令開槍射殺的。”

據曾到楊靖宇犧牲現場認定其遺體的張秀峰講:“楊靖宇將軍是被叛徒張奚若用機槍打死的,他自己這麼說,別人也這麼說。我是親自在現場聽張奚若說的,敵人把楊靖宇包圍了,楊靖宇竭力還擊。楊靖宇在一棵大樹下,蹬著腿剛要起來,張奚若端起機槍嘩地幾發子彈全點了。那個地形我看了,是張奚若講的那麼個情況。”(注:《張秀峰談話錄》載《抗聯一路軍在濛江》)

“討伐楊靖宇座談會”的材料沒有說清楚是誰在最后一刻向楊靖宇射出了致命的子彈,根據張秀峰的說法是張奚若。

敵人將楊靖宇遺體運下山后,偽警察署官員令叛徒程斌和前不久投降敵人的張秀峰辨認,証明確是楊靖宇。而后,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遺體,發現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隻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敵人震驚了。

提到楊靖宇的胃裡隻有草根和樹皮,沒有一粒糧食。這是聽誰說的,誰看見了,沒有記載,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確實有人看到了,軍旅作家姜寶才曾到靖宇縣尋訪到了楊靖宇被剖腹的目擊者,她叫曲志敏,當年她是一個15歲的學生。她向姜寶才描述了這樣一幕:

那天日頭沒落,我就放學回家了,在路上看到日本警察拿小旗比劃著喊著:打倒楊匪,大日本國萬歲,滿洲國萬歲!我很好奇,湊上前看熱鬧,看見過來一個小爬犁,小爬犁上躺著裹著腿布、穿高腰軍鞋、頭上蒙黃大衣的楊靖宇。第二天我逃學來到一個院子裡看熱鬧。在一個方桌上,放著剛剛割下來的人頭,一個人給頭顱理發,有人在洗死者的肚子。一個叫金源相的醫生,戴著一個口罩,拿起一把挺亮挺長的刀,給楊靖宇剖腹,把胃割開了。我看見楊靖宇的胃裡有草、有樹皮,就是沒一粒糧食。

將軍殉難后的一個傳說

楊將軍殉難后,有一個傳說: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把楊靖宇將軍的頭顱作為戰利品送到偽滿洲國“新京”(今長春市),給他的上級——關東軍第二獨立守備隊野副昌德少將,匯報了他的戰果。

此后沒幾天,這位少將給岸谷去電話說,他連續幾宿睡不著覺,晚上一閉眼就做噩夢,夢見一個人大叫“還我頭來”。岸谷找來中國道士算命,道士說楊靖宇是天罡星下凡,割掉他的頭顱犯了煞星,將有血光之災,若想破災必須給他全尸安葬,讓他入土為安。

3月初,野副昌德指示岸谷按道士掐算的祭日安葬楊靖宇。因為楊靖宇的頭顱已經不可能取回,就找了兩個木匠用柞木砍了個人頭形狀,算是楊靖宇的人頭。5日,在濛江縣西山關帝廟召開楊靖宇慰靈祭大會,偽通化省警務廳人員和偽濛江縣公署所有官員及當地百姓數百人參加。岸谷隆一郎從通化帶來兩個日本道士做道場,按日本習俗祭奠后,把楊靖宇安葬在保安村西崗上,岸谷在鬆木牌上親筆寫了“楊靖宇之墓”。

以前,筆者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傳說,翻閱趙俊清老師的《楊靖宇傳》第523頁,確實有記載,但沒有說明出處。而且趙老師也說野副頭疼等細節是“據說”。我也問過姜寶才,他說他在吉林曾採訪過當年的歷史見証者,說日本侵略者確實給楊靖宇將軍搞過慰靈祭。而且那次採訪還意外得到一張老照片,后來他送給了王錦思。

我在翻看王錦思收藏的野副大討伐影集時,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8個人,其中左側有5個人是身披袈裟的和尚,其中一位和尚的袈裟還印有花草圖案,不知何意。右側3個人,有兩個人明顯是日本人,有意思的是在兩個日本人中間還有一個小孩。他們面對寫有楊靖宇字樣的一個墓碑,這個墓碑是典型的日本制式,方柱體,頂部呈尖柱狀。這種墓碑是對戰死的武士最尊貴的禮遇。

墓碑一側用毛筆上書“楊靖宇……”等字樣,隻可惜被和尚袈裟遮擋無法看到下面的字樣。另一側書寫“康德七年二月二十三日……於三道濛江……”,中間有幾個字無法辨認,但大體可以看出這是楊靖宇將軍殉難的日期和殉難地點。據說這個墓碑上的字是岸谷隆一郎親筆書寫,那被袈裟遮擋的字就應該是“之墓”兩個字。這個墓碑也不是一些作品中說的“鬆木牌子”,而應該是一根原木破成的鬆木方子。

該照片下面的圖說有“武士道”字樣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字樣。從照片中孩子的衣著上看應該是初春季節。這一切說明日本侵略者確實給楊靖宇將軍搞過慰靈祭,至於是不是用以平復他們迷信的心理還有待考証,用這種方式來對中國民眾進行欺騙宣傳我認為是可信的,而那個關於野副司令官的夢,可能只是一個傳說。

(作者系東北抗聯學者、《楊靖宇手譜長編》主編)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