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09:16 来源:新华社
泡上一壶茶,坐在挂满果实的梨树下,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洱海,白族村民何利成显得十分惬意。
他自家经营的客栈为了保护洱海暂时关停。“5个月来,损失不少。但如果洱海被污染了,苍山也不绿了,那损失可就无法估量了。”何利成说。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何利成的家乡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子背靠苍山,面朝洱海,风情浓郁,景色秀美。
“前些年,村子里还有些不好的现象。”提起过往,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直摇头: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乱扔乱倒垃圾、公共场所打晒农作物,村民无序建房等现象也很多。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古生村过去的情形也是洱海畔众多村落曾经的写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洱海流域污染负荷也快速增加,高原明珠的境况令人担忧。“不能让洱海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何桥坤坚定地说。
在多年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大理州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在洱海流域实施“七大行动”,整个“十三五”期间,用于洱海保护和流域生态修复的资金将超过200亿元。今年4月开展了洱海流域餐饮客栈等经营户专项整治,共关停经营户2400多家。何利成家的客栈紧靠洱海,也在关停之列。
形成“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的垃圾收集清运长效机制;实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