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7日14: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4年前,张富清回乡探亲,和孙玉兰第一次见面。
他俩同村,算知根知底。她问他的问题是:“你在当兵,有没有加入组织?”
“我入了党。”他回答。
她挺满意:这个人,一点不炫耀,问到才说。
其实她是妇女干部,还去他家慰问过军属呢,那些出生入死的事他却提也不提。
通了半年信,他写道:“你来武汉吧。”
“好啊,那我就去玩几天。”她想。
空着两手就上了长途车,临走前,她去乡里开介绍信,书记说:“傻女儿,你去了哪得回来!一年能回一次就不错了!”
“这话叫他讲到了!真的,多少年都回不去了!”讲这话时,她呵呵笑着,已是一头白发了。
果然,到了武汉,他们领了结婚证,接着就奔恩施。路真远啊!走了半个多月,先坐船,再坐车,又步行。她在车上吐得昏天黑地,脚和脸都肿了。好容易到了,他又问:恩施哪里最艰苦?
就又到了来凤。
她没带行李,他行李也不多:一只皮箱,一卷铺盖,一个搪瓷缸子。
来凤的条件跟富庶的汉中没法比。“我们那都是平坝坝,哪有这么多山?”
租来的屋,借来的铺板,就成了一个家。做饭要到门外头,养了头小猪,白天放出去,夜里拴门口。“它原快死了的,我买回来养,又肯吃又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