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欣
2016年09月07日11: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4日,正值星期天,山西省府太原南宮廣場人流不息,山西省萬榮縣縣長李永輝率隊奔赴了近400公裡的路,來到這裡擺攤吆喝,推銷當地的農特產三白瓜。隨著中國地方政府、領導干部市場意識的提升,地方官員當起推銷員,向外界推銷本地的特色產品,近年來日漸增多,但總會有輿論認為這是一場“領導秀”。(9月5日《中國新聞網》)
直接來到銷售現場成為“攤主”,吆喝、宣傳一樣不少,縣長也來賣瓜,這確實是件新鮮事,而能夠躬親務實,為農特產品打開一道暢銷之路,其初衷值得肯定。近年來,各類形式的“領導推銷員”涌現出不少,地方“一把手”也從幕后走到台前,親自當起了“代言人”,不論是旅游、農產品、工藝品亦或其他項目,一經媒體報道,往往也會引發公眾熱議,其中不乏質疑乃至批評,認為領導們的做法無非是一場“秀”。
就事論事,縣長賣瓜有何不可?其實在細看之下,當地對於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培植,各領域層面工作確實比較細致,其中更不乏特色亮點,從科研、種植、推廣到銷售,以至結合電商平台加以打造,小小一個瓜,已然遠眺產業前景及當地經濟,成為了一方突破的“潛力股”。在這其中,縣長扮演的或許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角色,自然也就代表了當地的重視程度。其實縣長也好、書記也罷,站在“班長”層面抓項目、抓熱點,這本身就在職責范圍之內,而開展形式的多樣性、特殊性,最終同樣是為工作成效服務,站在這一角度而言,隻要目標明確、初衷無恙,其做法就應當“點贊”。
不妨擱置爭議看類似事件主體,真誠推銷也好,哪怕真是一些人認為的“作秀”也罷,東西再好,域外無法知曉也終究難以得利。在當前國內特色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下,再沒有“守株待兔”的市場環境,唯主動、廣泛的宣傳才是打響名聲、招商廣銷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