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端
2016年12月05日15: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政去人聲后,民意閑談中。沈因洛,一輩子不願讓人宣傳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的事跡如今在荊楚大地傳頌。從踏上抗日救亡戰場,到帶領武鋼創造輝煌,再到走上領導崗位,角色轉變,崗位更替,他初心不改,風雨一生、奉獻一生,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優秀政治品質,為黨員干部樹立了模范標杆。
當前,一些黨員干部“總開關”擰得不緊,干事創業精氣神不足,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搖擺不定,不信馬列信鬼神,因抵御不了各種誘惑,最終鋃鐺入獄,追悔莫及。顯然,這些干部與沈因洛的政治品質比起來,是權力觀、責任觀和群眾觀出了問題。黨員干部要主動向沈因洛學習對標看齊,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裝在心中,把作風行在腳下,見忠誠、亮初心、顯本色,在平凡的崗位上鐫刻不平凡的人生。
責任扛在肩上,百煉成鋼見“忠誠”。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人總是要有點精神,不干則罷,要干就要干好。三年自然災害,沈因洛臨危受命,戰天斗地。屢屢遭受打擊,卻從不叫苦叫屈,在武鋼一干就是21年,殫精竭慮,排除萬難,率領十萬建設大軍參加鋼鐵會戰﹔他退而不休,發揮余熱,建言獻策,去世的前一天,還讓秘書給他念新的中央一號文件。千古風流在擔當,萬裡功名須躬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毫無怨言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更是黨性責任的彰顯,這背后是一名共產黨員無限的忠誠。黨員干部要像沈因洛那樣堅守信仰,對黨忠誠,以“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敢想敢為敢負責,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出實招、干實事、創實績,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群眾裝在心中,奉獻如常亮“初心”。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沈因洛用一輛自行車,一個黃布軍用挎包,一個本子,一支筆,走遍了十裡鋼城,訪遍了百裡礦山,一連幾個月都跟工人同